更新时间:2023.02.03
终审判决,是指法院对案件的最后一级判决。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二审就是终审。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审也是终审。对一审法院的裁判不服的,可向上级法院上诉,开启二审程序,那么二审判决即为终审判决。
纪检委审查意味着对已经立案的违反党的纪律的案件通过搜集证据,查明违纪事实的活动。审查是纪检机关纪律审查工作的主要阶段和中心环节,是执纪审理和最后处理的前提和基础。审查开始前,纪检机关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执纪审查专题会议,研究确定审查方案,提出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具体而言,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出具保证书,并保证随
二审庭前谈话,可能意味着法官不准备开庭了审案了。法律规定,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人民法院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民事再审立案意味着案子符合再审的立案条件。 一审二审判决一样,申请再审后立案审查,意味着案件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审查确定存在问题,属于错误判决,法院可能会决定再审。如果审查后法院认为没有什么错误,就会驳回申请人的再审申请。 各级人民法院
民事申请再审诉讼,是当事人对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认为有错误,以申诉方式向原审法院或上一级法院提出再次审理,请求撤销原裁判的诉讼行为。 通常的规律可以说明,没有及特殊的再审背景,再审的改判率很低很低。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即使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也不一定会判刑,需要根据涉嫌何种违纪违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如下: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犯罪的,原则上先作出党纪处分决定,并按照规定给予政务处分后,再移送
犯法的人主动去向司法机关交待自己的罪行。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侮辱意味着用歪曲事实、不真实或恶毒的语言攻击或侮辱他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公开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以暴力或者其他
免职不是撤职,更不是降职,不存在级别、工资、福利待遇的降低。免职并不是一种处分形式,而是一种组织处理方式,换句话说,免职并不等同于撤职,只是不再担任现任的职务,但是免职后级别、工资待遇、福利并不会有任何变化。
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法院取保候审意味着,可能会判处缓刑,或者刑期能相对较轻。因为取保候审的条件与判处缓刑的条件,基本上是一致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后,可以不用被羁押或监禁,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必须遵守相关的规定,例如在传讯时及时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