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2
取保候审一年后,说明取保候审期限以及届满,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措施。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公安机关在解除取保候审的,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有关单位。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
不是。取保候审不是代表没事了,根据刑诉法的规定,取保候审只是一种强制措施,在公安机关侦查之后,还要接受检察院侦查起诉以及法院调查和审判。最终判完刑就意味着强制措施结束。但是因犯罪嫌疑人犯罪的情节以及犯罪的事实不一样的,检察院是否起诉以及法院
刑法第73条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按照判决确定之日起算
不包括,取保候审是强制措施,本身不是羁押,不能折抵刑期。判一年缓刑一年,也不需要羁押,只不过有一年缓刑考验期,考验期满,如果不违反相关规定,一年刑期就不需要执行了。《刑法》第七十六条【缓刑的考验及其积
投案自首不取保候审可以判缓刑,但是如果犯罪情节严重就不会判缓刑。对于投案自首的当事人,量刑时可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但是不能只因为当事人自首就判缓刑。
刑法第六十五条: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
取保候审不等同于缓刑,两者的性质不同,取保候审是由公安机关执行的,一种审判程序之前的强制措施。但是缓刑,是一种判决后的刑罚执行措施。两者的决定主体也不同,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决定,而缓刑由人民法院决定。并且,两者的适用条件不同,取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缓刑全称是刑罚的暂缓执行,是指对触犯法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而取保候审指的是,司法机
取保候审后判缓刑流程如下: 1、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检察院。未羁押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公安机关侦查期限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2、检察院做审查起诉。检察院审查后,如果觉得案件犯罪情节轻微,可以做出不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