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7
《民法典》规定有了遗嘱进行财产分割不需要申请,但是如果不是公证遗嘱的,首先应当确认遗嘱的效力。公民订立遗嘱可以采用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口头遗嘱、录音遗嘱以及公证遗嘱的方式。
依据法律的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继承或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夫妻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的义务,双方享有平等的财产处分权。但是遗嘱人以遗嘱处分了夫妻共同财产中属于对方的那部分或属于国家、集体或他人
老人没有遗嘱的,如果有遗赠扶养协议的,财产分割按照协议处理;没有遗赠扶养协议的,由死者的法定继承人继承平均分,各继承人协商一致的,也可以不平均分配。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不尽扶养义务
根据法律规定,遗嘱处分他人的财产是不会产生司法效力的,自然人只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行为人对他人的财产不具有处分的权利。
财产分割协议和遗嘱效力是不一样的。财产分割协议一般是指财产共有人就共同所有的财产分配进行协商,最终达成的分割协议,而遗嘱是指财产所有人依法处分其个人财产的行为。一般来说,一直到效力高于继承人之间订立的财产分割协议。
处分他人财产的遗嘱无效。法律对遗嘱的规定是自然人可以依法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而无权处分他人财产。
被继承人处分他人财产的遗嘱无效。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被继承人只能处理属于自己的个人合法财产,无权处分属于他人的财产。如果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合法遗产,应当法定继承。 根据《民法典》第1133条规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
1、遗嘱是单方法律行为,财产分割协议是双方; 2、遗嘱处分的是个人财产;财产分割协议里处理的既有个人财产,也有共同财产; 3、遗嘱有多种形式,有公证遗嘱、自书、代书、录音、口头等多种形式,财产分割协议主要是书面形式。 4、遗嘱订立后可以撤销
财产分割遗嘱的法律依据是依法继承中遗产分配应遵守以下原则: 1.遗嘱优先于法律规定的原则; 2.法定继承中实行优先顺位继承的原则; 3.同一顺序继承人原则上平均分配的原则; 4.照顾分配的原则; 5.鼓励家庭成员及社会成员间的扶助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