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11
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行为是: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证据包括: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电子数据 (五)证人证言 (六)当事人的陈述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以上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行政处罚的撤销条件是主要证据不足的;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违反法定程序的;超越职权的;滥用职权的以及明显不当的。此时人民法院应当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原告需要和行政强制执行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有行政强制执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事实根据,原告有具体的诉求和明确的被告,要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行政诉讼状,通常原告应该选择行政机关所在地的法院起诉。
1、需要对争议的财产采取诉讼中财产保全的案件必须是给付之诉,即该案的诉讼请求具有财产给付内容。 2、将来的生效判决因为主观或者客观的因素导致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主观因素有,当事人有转移、毁损、隐匿财
提起行政诉讼应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即起诉人具有原告资格。 二、有明确的被告。原告应当明确指出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性质不同。税务行政复议是属于行政机关的行政活动,税务行政诉讼是属于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 2、管辖机关不同。税务行政复议原则上由原处理机关的上一级税务机关或本级人民政府管辖;而税务行政诉讼则由人民法
行政行为的效力具体包括下面几项内容: 第一,行政行为有确定力。确定力的意思是行政行为一旦生效,没有经过法定程序就不能随意变更或者撤销,具有不可争辩的效力; 第二,行政行为具有拘束力。行政行为的拘束力指的是在行政行为生效后,对行为主体以及行政
偷税漏税行为种类包括: 1、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 2、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的; 3、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和记账凭证的。 行为人偷税漏税构成逃税罪的,需要负刑事责任。纳税申报是依法纳税的前提,纳税人必须在法定时间内办
申请监外执行的条件有三点,分别是: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监外执行的程序有五点,分别是: 1、对需要暂予监外执行的服刑人员,由所在监区集体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