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法律常识 > 消费维权法律常识

犯罪行为人是如何造谣的

更新时间:2022.06.24

专题首页 法律短视频 律师说法 专业问答
行动指南
犯罪行为人在微博构成造谣的标准是:对其他人造成严重伤害或后果的,应当构成诽谤罪。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以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律师普法
  • 造谣传谣行为的构成
    造谣传谣行为的构成

    看具体情况定。针对不同类型的谣言,可能分别构成诽谤罪、诬告陷害罪、寻衅滋事罪、商品声誉罪、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以及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0.02.18 182
  • 造谣传谣行为是否违法?
    造谣传谣行为是否违法?

    1、传播谣言是违法行为,如果情节严重的,犯法,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如果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程度的,不构成刑事犯罪,但违反了治安行政法规,需要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3、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

    2020.03.26 372
  • 造谣的行为侵犯名誉权吗
    造谣的行为侵犯名誉权吗

    造谣侵犯他人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名誉权侵权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虚假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其内容包括诬蔑他人犯罪、品行不端等。

    2021.04.13 213
专业问答
  • 如何对付造谣、诬陷你的行为进行处罚?如何处罚?如何处罚犯罪行为

    这位老师您好,我也做过老师,也遇到过这种让人啼笑皆非又无比恶心的情况:我上中小学时经常保持班上第一名,参加很多活动和兴趣小组、而且担任班长和团内职务很多、也获过很多次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和全市比赛一等

    2022-03-28 15,340
  • 哪些行为涉嫌网络造谣犯罪

    1、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2、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

    2023-03-14 15,340
  • 所有的网络造谣都是违法犯罪行为吗?

    法律是由立法机关通过法律途经制定的。由于网络造谣影响面广,对社会有严重危害,因此新的《刑法修正案》明确规定网络造谣属于违法犯罪行为。

    2022-10-08 15,340
  • 造谣传谣行为是否违法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

    2023-10-04 15,340
法律短视频
  • 微博造谣转发多少算犯罪 01:49
    微博造谣转发多少算犯罪

    微博造谣转发五百次算犯罪,具体情况如下: 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认定为诽谤罪;如果情节轻微,当事人一般会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1

    647 2023.03.29
  • 造谣罪怎么定罪 01:15
    造谣罪怎么定罪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不存在造谣罪,对于行为人造谣的行为,我国刑法以诽谤罪进行规制。诽谤罪所侵犯的法益是他人的人格尊严以及名誉权,犯罪作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诽谤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已经足以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

    5,181 2022.04.17
  • 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01:56
    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区别主要有: 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而言,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更大,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相对小一些; 2、承担的责任有所不同。违法行为如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而犯罪行为,由

    61,340 2022.09.05
犯罪行为人是如何造谣的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