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28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是指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指的是金融机构或者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的便利获取未公开的信息,并从事有关的交易活动或者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情节严重的,处最高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定的罚金
以下要件可构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证券交易管理制度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的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具体有客体是国家对证券交易管理制度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客观上表现为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明、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的行为。主体是证券期货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的犯罪构成: 1、本罪的主体是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 2、本罪在主观上是故意; 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证券交易管理制度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4、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规定,从事或者
构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既遂的,一般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1-5倍的罚金。犯罪情节达到特别严重标准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1-5倍的罚金。
构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既遂的量刑是: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既遂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需要的犯罪构成: 1.主观上表现为故意; 2.主体是特定主体,是知悉内幕信息的人; 3.客体是证券、期货市场的正常管理秩序和证券、期货投资人的合法利益; 4.客观上表现为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的认定标准:是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或者相关关的工作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有严重情节的情形。
其与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区别主要在于:1.犯罪主体的范围不同。该罪的主体是金融机构及有关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而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主体是证券、期货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2.犯罪对象不同。该罪对象
行为人的行为构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既遂的,一般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判断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的要件分别有:主体是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主观上是故意;客体是国家对证券交易管理制度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客观上表现为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