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07
报案后一般七天内立案。公安机关接到犯罪线索的,需先审查,再决定是否立案。公安机关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对于民事案件,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我国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
在当事人报警后,对于多久立案我国法律并无详细规定,公安机关一般应当尽快对报案材料进行审核并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
法院在立案之后,原告就可以依法申请撤诉,但由于对批准时间没有明文规定,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具体期限需要与主审法官沟通确定。另外,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根据民诉法规定,对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的,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上诉。
报警后,案件的种类不同,警方审查立案的期限也有所不同。 对于行政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在24小时内受理审查,决定是否立案,疑难复杂案件应当在3日内受案审查完毕。 刑事案件受理审查,应在3日以内完成;涉嫌犯罪线索需要查证的,需在7日完成;重大疑难
(1)公安机关接受报案、控告、举报、自首的刑事案件的立案审查期限,在七日以内决定是否立案。 (2)重大、复杂线索,经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延长至三十日。 (3)特别重大、复杂线索,经地(市)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
刑事案件报案后,公安机关应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
诈骗案件报案后,公安机关应在3日内决定是否立案;涉嫌犯罪线索需要查证的,立案审查期限不超过7日;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立案审查期限可以延长至30日,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诈骗案件尚不构成犯罪的,当事人
刑事案件立案后一般要二个月以内结案,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有其它情形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报警立案一般会在30日内有结果。如果公安机关认为该案件不属于刑事案件,或者不需要立案,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公安机关的立案审查一般都是在三日内,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以延长至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