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2.11
根据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按照犯罪分别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开展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发挥主要作用的。 由
定性共同犯罪主体的方式如下: 1、不具备身份者勾结有身份者共同作案。在这种情况下,无身份者因与有身份者联结而具备了身份犯罪的主体资格,对各共犯人应统一以该身份犯罪处罚; 2、不同身份者勾结作案。由于各共犯人具有不同的身份,从身份犯罪的特殊构
共同犯罪的形式是指共同犯罪的形成、结构或者共同犯罪人之间的结合形式。任意共同犯罪是指既可以由单个人构成犯罪,也可由二人以上构成犯罪的共同犯罪。必要共同犯罪是指只能以二人以上的共同行为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共同犯罪。
只有在双方在共犯一罪的情况下才构成对向犯,比如已有配偶的男女与对方结婚是对向犯的适例,而受贿罪和行贿罪虽然合称为贿赂罪,但并不能称为对向犯,这种情况只能称为对向关系的犯罪。
共同犯罪中的主犯的认定标准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对于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应这样认定共同犯罪中的主、从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可以认定为从犯。
符合以下条件的,构成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 1、中止行为应当具备及时性; 2、全体共同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出于自己的意愿,停止可以进行下去的并能产生犯罪结果的行为; 3、必须具备有效性,即有效的防止和阻碍犯罪结果的发生。
共同犯罪中从犯分以下几种: 一、一般从犯。指自愿参加犯罪,并且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起辅助作用,指为犯罪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如提出建议、提供工具、排除障碍等。 起次要作用,指在主犯的指挥下进行某种具体犯罪活动,或在一般共同犯罪中实施
共同犯罪的认定如下: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两个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共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则不构成共同犯罪。数人共同实施犯罪,但如果其中只有一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我国刑法理论中通常按照四个不同标准,将共同犯罪的形式分为以下四类八种: 一、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根据共同犯罪是否能够依据法律的规定任意形成所作出的划分; 二、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根据共同犯罪故意形成的时间作出的
共同犯罪的年龄规定为,已满十六周岁的应当负担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和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犯特定罪名需要负担刑事责任,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共同犯罪的行为,有共同的作为犯罪;共同的不作为犯罪;以及作为与不作为相结合的共同犯罪。而共同犯罪的形式包括一般的共同犯罪和犯罪集团这种特殊的共同犯罪的形式。
共同犯罪的形式有四种,分别是: 1、必要的共犯和任意的共犯 必要的共犯是指法律规定其犯罪主体必须是2人以上的犯罪。聚众性犯罪是常见的必要的共犯,如聚众哄抢罪等。还有一些集团性的犯罪属于必要的共犯,如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等。 任意的共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