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3
二审改判缓刑的条件与一审判处缓刑的条件是完全一致的,都应当结合犯罪性质、犯罪情节、悔罪表现、再犯罪可能性、社会影响等方面综合考虑。《刑法》第七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
二审改判缓刑的条件: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其中18岁以下、孕妇、75岁以上的,应当宣告缓刑: 1、犯罪情节较轻; 2、有悔罪表现;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布缓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对于人民检察院提出的量刑建议,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采纳,特殊情况不予采纳。
过失致人死亡罪案从犯一般不能免除判刑。致人死亡但没故意的,不属于可以减轻刑罚的情形,所以,从犯也必须接受相应的刑罚。 1、即如果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那么将可能会被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如果犯罪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可以。民事判决书下来之后,民事纠纷部分的审判就已经结束了,原则上是无法在同一个纠纷案件中转刑的。但是如果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被告存在合同诈骗的行为,那么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也即有些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短期有期徒刑,但是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能表明不予关押也不致再危害社会,不能宣告缓刑。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
缓刑是指对触犯刑法,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对宣告缓刑的犯罪
死缓最短15年是可以出狱的,如果未被限制减刑,死缓二年期满后可以减为无期,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为25年有期,以后还可以再减刑。但是实际服刑期最少不少于13年,不包括缓刑的2年。
对于原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后减为无期徒刑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批准保外就医,1、从执行无期徒刑起服刑七年以上,患严重慢性疾病,长期医治无效的。2、身患严重疾病,短期内有死亡危险的。3、身体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4、年老多病,已失去危害社
如果是一审,可以在上诉期内向二审法院上诉。能不能改判要看案件的具体情况。判决书发出之后,如果发现有笔误可以通过补正裁定书予以补正,但是判决书未经法定程序是不能自行改判的。也就是说即便是错案,原审法院不能自行改判,要通过二审或者再审才能撤销原
民事案件法院已经宣判,判决了的案件,原告不可以撤诉。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后,宣告判决之前,原告可以要求撤回其起诉的行为。按实际情况,由于案件已经判决,原告无法申请撤诉,如果原告对判决不服的,可以在上诉期内上诉,也可以依法申请再审。
案件审核中心并不在公安局,而是属于检察院的侦查监督部门和公诉部门负责。人民检察院通过审查公安机关执行人民检察院批准或不批准逮捕决定的情况,以及释放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或者变更逮捕措施的情况,履行侦查监督职能。人民检察院发现公安机关或者公安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