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12
对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37天的,应当从公安机关向犯罪嫌疑人送达拘留证,并采取拘留措施之日算起。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
1、逮捕,事实清楚,证据充足,经检察院批准逮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2、释放,针对的是无罪或证据不足的情形,即没有证据证实或证据不足以证实其所涉的罪行。 3、释放,同时处行政拘留(可以折抵,不需要再执行行政拘留),针对的是罪轻,不需要追究刑
如果是无罪或证据不足的情形,即没有证据证实或证据不足以证实其所涉的罪行,那么会释放。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中被
刑事拘留37天后,公安机关会作出批捕或不批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
被刑事拘留以后有可能会有案底(被刑事处罚),也可能不留下案底(无罪释放);行政拘留不属于犯罪记录的案底,但受过行政处罚的,违法记录会在公安机关留有记录。司法拘留与行政拘留类似,不会留下案底,但无法开具《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
公安机关的最长拘留期限是37天,37天之后公安就必须做出决定,案件是报请到检察院批捕部门逮捕还是决定取保。如果报请检察院逮捕,检察院会有7天的时间决定是否逮捕,如果检察院决定逮捕,会做出逮捕决定书,然后公安机关执行逮捕,如果检察院不批准逮捕
刑事拘留最长期限37天,超过37天则:一种可能是检察院批准了逮捕,拘留转为逮捕;一种可能检察院没有批准逮捕,而是公安人员故意不履行职责,此时如果超过24小时,则相关人员可能构成非法拘禁罪。刑事诉讼法规定,特殊情况下公安机关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
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37天后,可能出现的情形有: 1、事实清楚,证据充足,经检察院批准逮捕。 2、没有证据证实或证据不足以证实其所涉的罪行,应当释放。 3、针对没有逮捕必要和证据不足,需要继续侦查的可能会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刑事拘留最长是37天,但刑事拘留满37天不一定会开庭,要看具体情况,因为侦查机关侦查终结后,还要将案件移交到检察院审查,检察院认为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才会向法院起诉,由法院审判。
不会。被刑事拘留37天是不会有案底的,案底是指犯罪记录,而刑事拘留只是强制措施,只有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的,才会有犯罪记录。我国的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录入的信息应当包括犯罪人员的基本情况、检察机关和相应的名称罪名、所判处刑罚以及刑罚执行情况等。
刑事拘留37天后会有以下几种处理结果: 1、逮捕,事实清楚,证据充足,经检察院批准逮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2、释放,针对的是无罪或证据不足的情形,即没有证据证实或证据不足以证实其所涉的罪行; 3、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针对的是没有逮捕必要和
一般而言,公安机关对涉嫌刑事拘留的人的拘留期限是14天,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最长拘留期限是37天。如果是在刑事拘留期满后经证明,犯罪嫌疑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足,经检察院批准逮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人民检察院不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