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3
我国的行政处罚听证是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行政处罚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是: 1.处罚依据是法定的。 2.实施处罚的主体是法定的。 3.实施处罚的职权是法定的。 4.处罚程序是法定的。 行政处罚除法定原则之外的其他原则有: 1.处罚公证原则。行政处罚在设定上应当科学、合理。正确科学地制
扬尘污染行政处罚依据是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
酒后开车的行政处罚有:罚款、吊销驾驶证及行政拘留。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行政处罚的适用原则为公正原则以及公开原则。其中公开原则指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罚依据必须公布;公正原则指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作出与违法行为相称的处罚决定。
我国《行政处罚法》中所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特征包括:处罚的对象是行政违法人,即违法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体是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处罚的方式则包括减损行为人的权益或增加其义务。
对行政处罚进行听证的条件:行政机关拟作出较大数额罚款、没收较大数额违法所得等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依法告知了当事人其享有的听证等权利;而当事人依法行使其权利的。
不予行政处罚的条件: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初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以及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其没有主观过错的等。
行政处罚六个原则如下: 1、处罚法定原则。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2、公正公开的原则。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行政处罚不应当是一个
行政处罚的对象范围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在行政处罚案件中对于当事人适用的强制措施有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扣押财物;冻结存款、汇款;以及其他行政强制措施。但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一般只能由公安机关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