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09
在非法集资案件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 1、明知所主管、监管的单位有涉嫌非法集资行为,未依法及时处理; 2、未按照规定及时履行对非法集资的防范职责,或者不配合非法集资处置,造成严重后果; 3、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过程
犯了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既遂且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依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第三百八十八条之一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
施工单位不可以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因为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才会构成
逃税罪数额较大的标准是一万元以上,而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巨大的标准是十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逃税罪的认定是:侵犯的客体是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实施了逃税的行为。犯罪主体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
挪用公款罪中的数额较大具体标准是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故意毁坏财物罪数额较大的标准通常是一万元以上不满五万元,但地区不同,其具体标准也可能不同。如果行为人故意毁坏公私财物,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根据法律规定,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非法地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
我国《刑法》第163条规定,犯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人员受贿罪,受贿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受贿数额巨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受贿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贿赂的,是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的。具体的判刑额度是需要根据其犯罪数额来确定的,并且需要开除公职。向3人以上行贿的也属于贿赂。 贿赂犯罪量刑标
抚养费数额标准的规定,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为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给予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以财物,个人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单位行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