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8
临时工工伤期间工资赔偿标准是指工伤职工遭受事故伤害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用人单位应当每月至少支付一次工资,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工资延期发放一般是违法的。 1、公司延后发工资,而且没有经过劳动者同意的,属于违法行为; 2、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在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后,可暂时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时间的最长限制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
工资发放时间应当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应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可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国家
如果单位没有为职工参加生育保险,则休产假期间会有工资;如果参保的,则有生育津贴,相当于产假工资。休产假属于国家规定女性享有的合法权利,休产假期间应视为正常出勤,任何单位不得苛扣职工的工资、福利、补贴以及考勤奖金。
工伤期间公司不发放工资个人应首先找公司协商,如果公司给出的不能令自己满意,或者低于规定的标准,应及时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提起劳动争议仲裁。
工伤期间工资只发底薪,可以直接去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也可以拨打其电话投诉。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1、一些单位只给工伤职工发放最低工资。这样是不对的,不能让工伤职工身体上受伤,心灵上也受伤。关于工伤期间的待遇问题,工伤保险条例有明确的规定。工伤治疗期间享有12个月以内的停工留薪期,具体以受伤程度所需要的必须医疗期为准,最长不超过24个月
工伤员工的工资发放标准是按其原工资福利待遇来计算的,其工资待遇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但一般不包括加班工资,因为加班工资是延长工作时间的报酬。
在完成工程的期间,如果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患职业病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
员工工伤期间是可以享受正常的工资待遇的,所以也是需要发放相关福利待遇的,用人单位如果只发放基本工资,显然是违反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的。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来要求用人单位赔偿,用人单位拒不支付的可以诉讼来解决。
公司放假一个月不发工资不合法,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任公司限期支付;对处理结果不满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