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03
民事诉讼撤诉的情形有: 1.原告应当预交而未预交案件受理费,在受诉法院通知之期间内仍未预交或者申请减、缓、免未能获受诉法院批准而仍未预交的; 2.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3.原告申请撤诉的。
民事诉讼败诉后果有: 1、败诉方需要主动履行法院判决书,如果出现拒不执行的,胜诉方可以向法院请求强制执行;如果事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可能还会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败诉方需要承担案件相关诉讼费。
民事诉讼的对象有:民事实体法事实;程序法事实;证据事实;外国法和地方性法规、习惯。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1、民事诉讼既包括法院依法进行的审判活动,也包括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进行的诉讼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法院和各诉讼参与人之间发生诉讼法律关系; 2、法院的审判活动对民事诉讼的开始、发展和终结具有决定性作用,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则对民事诉讼的
发生民事诉讼的,后果有: 1.一般的民事诉讼,不会对个人以后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2.如果败诉就会承担败诉的后果,即履行原告的诉求; 3.如果是金钱给付类的判决,拒不执行的,可能会被强制执行,且影响个人征信信用,限制高消费。
1、从其在法律体系地位来看,其地位仅次于宪法,与民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一样,居于基本法的地位。 2、从其调整的社会关系来看,它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其他法律部门不可取代的,也决定了民事诉讼法属于独立的部门法。 3、从民事诉讼法所确定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1.首先,准备起诉的当事人须满足适格原告的条件,即拥有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并且与发生的纠纷存在利益关系,还应满足主体条件(须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其次,原告向法院申请立案时,需要提供明确的被告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等
民事诉讼的流程具体如下: 1、原告起诉; 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 4、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5、法庭调查阶段; 6、法庭辩论; 7、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是指原告、被告以及第三人。原告的定义: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保护自己权益,因而使诉讼成立的人。被原告起诉的人就是被告。第三人是指对他人之间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或虽无独立的请求权,但是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
民事诉讼监督规则具体如下: 1、人民检察院通过抗诉、检察建议等方式; 2、人民检察院办理民事诉讼监督案件,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 3、负责控告申诉检察、民事检察、办理、管理工作、互相制约; 4、
有权提起上诉的人员可分为三种: 1、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 2、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 3、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定条件是: 1、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法定代理人符合法定条件;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请求赔偿的具体要求和事实根据; 4、被害人的物质损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 5、属于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