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18
1、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他们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用人单位不得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但不包括以下情形: 1、用人单位:遇到非人力所能抗拒的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无法按时支付工资; 2、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在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后,可暂时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时间的最长限制
存续期间认定劳动关系的方式是: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实际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指挥与被指挥、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2.用人单位应提供基本的劳动条件。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劳动关系存续期,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到正式办理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之间的期限。包括试用期间、实际劳动期间、病假医疗期间、产假期间、休假期间、停薪留职期间等。
应这样计算拖欠劳动报酬的赔偿金:用人单位应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应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
单位拖欠劳动报酬的,可以先与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对裁决不服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者可以向单位要求赔偿。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到正式办理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之间的期限,可认定为劳动关系的存续期。具体包括:试用期间、实际劳动期间、病假医疗期间、产假期间、休假期间、停薪留职期间等。
劳动关系存续期: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到正式办理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之间的期限。包括:试用期间、实际劳动期间、病假医疗期间、期间、休假期间、停薪留职期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