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8
侵害他人名誉权,如果构成侮辱、诽谤罪,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如果不构成犯罪的,则可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至十日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侵害英雄名誉获刑标准如下: 1、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情节严重的。 2、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在我国没有损坏名誉罪,但是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可能会构成侮辱罪。侮辱罪是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予以立案追究。 损害名誉罪,是指我国《刑法》中有对贬低、损害他人
损害商业名誉罪具体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具体体现为: 1、给他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利用互联网或者其他媒体公开损害他人商业信誉
有下列情况下具有违法阻却性,不成立对名誉权的损害。 一是实施新闻报道和正当的舆论监督。 二是行为人引用已经公开的权威报道,并且有理由相信该报道内容真实性的。 三是公正评论。 四是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行使权利。 这四种情况下是免责的
侵害名誉权承担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可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进行,内容须事先经人民法院审查。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的范围,一般应与侵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范围相当。同时,公民、法人
民法典侵害名誉权构成的标准是: 1、受害人社会评价明显降低; 2、行为人侵害名誉权的对象应当特定而明确,具有指向性; 3、法院经常通过使用“势必”“应当”“足以”等词汇,以说明其认为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行为人主观上有
侵犯名誉权可以立案。行为人客观上损害他人名誉,第三人知道。侵权人实施侮辱、诽谤等行为;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错。故意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损害他人的名誉,仍然积极追求这一结果的发生。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
侵害名誉权,如果构成侮辱、诽谤罪的,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如果不构成犯罪的,则可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至十日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侵犯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名誉权侵害行为,恢复原有的名誉,消除不良影响,对被侵权人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还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予以行政处罚。
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法人的名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适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
侵犯商业信誉的立案标准是: 1、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利用互联网或者其他媒体公开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 3、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六个月以上,或者
没有名誉侵权罪,只有侮辱罪、诽谤罪,立案规定如下: 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 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 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