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24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一般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缓刑到期后会有犯罪记录的。缓刑是一种特殊的刑罚执行措施,缓刑期满后,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但不不表示不构成犯罪、没有接受刑罚,所以仍然是有犯罪记录的。
构成交通肇事罪,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适用缓刑。 一、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1、是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
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1、主体方面,年龄达到16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可以设立本罪; 2、客体是对交通安全的侵犯; 3、主观上,行为人因过失发生严重交通事故; 4、客观方面,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重伤、死亡或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有逃逸情节不能判缓刑。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有逃逸情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要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因此不能判处缓刑。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认定标准是什么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
涉嫌交通事故下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缓刑。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于18岁以下的人、孕妇和75岁以上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1、犯罪情节较轻; 2、悔改;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缓刑对居住
交通肇事逃逸罪正确的说法是交通肇事罪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
并没有交通肇事逃逸罪,只有交通肇事罪,而如果构成交通肇事罪还有逃逸情节的,会加重处罚,所以交通肇事逃逸并不是单独一个罪名,而属于交通肇事罪的一个加重情节。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主体不能理解为在交通运输部门工作的交通肇事罪一切人员,也不能理解为仅指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交通工具的驾车人员,而应理解为一切直接从事交通运输业务和保证交通运输的人员以及非交通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