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5
劳动者按照正常的辞职程序履行提前30天辞职的,是可以拿到工资的,用人单位扣押工资是违法的。但是如果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因为劳动者的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一定损失,用人单位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劳动者进行一定赔偿的。
上班两天辞职的有工资,一般需提前30天向部门主管(或人力资源部)提交辞职报告,按公司规定执行。其他特殊行业的离职,当事人需要向该行业主管单位进行报备。
应当支付已经工作三天的相应工资。劳动者有上班提供劳动,就享有获得相应劳动报酬的权利。如用人单位拒不支付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职工离职补偿金一直不发,劳动者可以直接向单位索要;单位拒不发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可以向当地的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后,可以申请执行。
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的劳动监察投诉;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
离职公司不发工资的解决办法如下: 1、可以向当地劳动执法部门举报,劳动部门的执法监察人员会帮助协调解决; 2、也可以到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去申请仲裁; 3、如果对仲裁不服,也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 4、如果无法负担打官司的费用,可以申请减免
辞职后的工资应当按照:月工资÷21.75×实际出勤天数,工作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1.5倍;双休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2倍;法定节假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
旷工三天自动离职有工资,只要工作了就有工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其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或者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员工已实际工作但是没有办理入职的情况,可以与公司协商要工资,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一般会根据集体合同的标准支付工资,没有集体合同的话,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