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30
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
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一)医疗事故等级; (二)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三)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事故致孕妇坠胎应当赔偿以下费用: 1、医疗费; 2、误工费; 3、住院伙食补助费; 4、陪护费; 5、残疾生活补助费; 6、残疾用具费; 7、丧葬费; 8、被扶养人生活费; 9、交通费; 10、住宿费; 11、精神损害抚慰金。 赔偿的计
1、患者是城镇居民的死亡赔偿金,医疗机构会按照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以使用的收入×20来计算。对于60岁以上的患者,医疗机构会根据患者的实际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来计算死亡赔偿金。对于75岁以上的患者,死亡赔偿金只能按照5年来计算。 2、
女方在怀孕期间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如果是孕妇提出离婚的,男方的赔偿数额一般是根据男方的经济能力、在婚姻期间是否存在过错、过错的手段以及女方受伤害程度来确定的,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即使是裁员,原则上也不能辞退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如果单位将孕妇辞退了,那么其行为便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向其主张双倍的经济补偿作为赔偿金。
用人单位开除孕妇属于过失性辞退的,不需要赔偿;属于违法开除的,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相当于2倍的经济补偿金。怀孕、产期、哺乳期的工资,工资和加班工资应一并发放。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在女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到期,单位不得终止合同,而是应当续延原合同至一年哺乳期结束为止,单位单方面辞退处于孕期的是违法的。
女职工从孕期开始,到产期,直至哺乳期结束之前,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将其解聘。但是公司解散,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法定的终止事由,员工的劳动合同终止,也包含孕期职工,单位支付职工补偿金。
公司裁员孕妇,应当按经济补偿的二倍向员工支付赔偿金。公司裁员不能辞退孕妇,公司裁员辞退孕妇的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倘若公司强制执行,被裁人员可以申请仲裁,具体赔偿需要结合其在单位
公司解散孕妇赔偿如下: 1、工作满1年,用人单位需要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经济补偿; 2、工作时间为6个月以上、不满1年,也按照1年计算,用人单位需要支付1个月工资经济补偿; 3、工作时间不满6个月,按照半年计算,需要支付半个月工资补偿。 女
医疗事故赔偿标准: (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