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7
诉讼时效是债权人怠于行使权利持续到法定期间,其公力救济权归于消灭的时效。 就其法律特征来说,诉讼时效期间,由法律强行规定,期间经过不受当事人意志的控制。当事人也不得约定更改或预先抛弃,属法定期间。 同时诉讼时效的效果是期间与事实的结合,诉讼
附带民事诉讼不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我国的司法解释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采取否定的态度,做出明确的禁止性规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仅局限于民事领域。
被告人刑事附带民诉上诉的,根据全面审查原则,刑事内容和民事内容都要接受审查。若民事、刑事都上诉,且均有错误需要改判的,应当一并改判;若刑事上诉民事不上诉,民事部分已经发生效力了的,但发现确有错误,应对民事部分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若民事
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直接可以交到法院。 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
在刑事附带民事起诉中,一般也是存在第三人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本质就是民事诉讼,因此自然存在第三人,法律规定刑事案件中第三人存在过错的,受害人可以在救济中得到赔偿,但其前提是该第三人的过错为应当预见而未采取措施。因此对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也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起诉书,应写明原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等信息;诉讼请求;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以及证据名称和来源;受理的法院的名称;日期等内容。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期限一般为两个月,最迟不超过三个月。案情复杂的可申请延长期限。法律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只有为了防止刑事案件审判的过分迟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审判后,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第
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是指对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负有赔偿责任的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通常是刑事诉讼的被告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但在有些特殊情况下,应当赔偿物质损失的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可能不是承担刑事责任的被告人。
因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主要是刑事处罚以及物质损失赔偿。但经过调解,被告人有赔偿能力且愿意赔偿更大数额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是可以赔偿的。
在刑事诉讼中,可以提出附带民事赔偿的主体有:被害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人民检察院。根据案件中所受损害的客体不同,由不同的主体提出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仅限于因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包括物质损害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起诉要满足哪些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
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能抗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不服一审中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判决的,可以自收到判决书第二日起十日以内提出上诉。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