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5
父母去世后口头留遗嘱法律效力如下:遗嘱人订立的遗嘱,满足遗嘱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遗嘱不违反法律规定、意思表示真实、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等条件的,即可依法发生法律效力。
根据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以下财产不能纳入遗产范围: 1、抚恤费,国家或者集体职工因公死亡,革命军人死亡或者病故,公民因交通事故或者其他事故死亡的,有关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给予受死者生前抚养、扶养和赡养的家属一定数额的抚恤费和其他生活补助费,
没有子女的老人去世后由配偶继承。如果没有配偶的,则由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用于公益事业。
老人死后女儿不一定有继承权,子女去世后老人是否可以继承子女的遗产,要看具体情况来定。如果子女有遗嘱指定继承人,就需要依照遗嘱执行继承,这种情况下只要遗嘱没有指定父母继承,父母是没有继承权和继承份额的。如果在子女死亡之后,父母也死亡。那么子女
企业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待遇: (一)丧葬补助费和直系亲属的一次性救济费,分别按本城市上一年度3个月和10个月社会平均工资一次性发给。 (二)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每人每月按当地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以及物价补贴之和发给。 (三)供
退休老人去世后的补贴有:1、丧葬补助费;2、抚恤金;3、退还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丧葬补助费标准是当事人所在城市上一年度3个月的社会平均工资。抚恤金是当事人所在城市上一年度10个月社会平均工资。若逝者去世前养老金未领取完,则余额就由继承人领取
下列财产属于遗产: 1、公民的收入; 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7、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遗产分配主要分为法定继承分配和遗嘱分配、遗赠分配三个方面。法定分配中,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均等。这是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的一般原则,即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该平均分配遗产。如果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同时根据法律规定,对
老人遗产分配法律规定: 1、老人立下遗嘱,并且遗嘱有法律效力的,按照遗嘱的约定对财产进行分配。 2、老人没有立遗嘱的,按照法定继承进行,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一般是平均分配财产。 3、法定继承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以及父母,第一顺序继承人都不在的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
赡养老人法律规定有: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所有子女都要承担;子女在经济上应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费用,在生活上、精神上、感情上对父母应尊敬、关心和照顾。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1、遗嘱无效的情形有三点;首先是遗嘱人立遗嘱时没有订立遗嘱能力。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2、其次遗嘱不符合法定形式。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