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5
对公安机关复议时效是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诉讼时效为若是直接起诉的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
公安局可以立案的。但是立案前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有犯罪事实存在。 (2)该犯罪事实依法需追究刑事责任。如果确实存在有犯罪事实,但法律规定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能立案。
不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终止诉讼而不交付法院审判的处分决定。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和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符合起诉条件或没有必要起诉的
检察院不予起诉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改变强制措施,或者进行补充侦查,公安机关认为不起诉的决定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如果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复核。 检察院不起诉不会留有案底。案底又称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中一
一、适用对象条件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基于起诉便宜主义对未成年人这一弱势群体在诉讼程序上的特殊保护。相比之前各地的探索,刑诉法没有将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对象限制为初犯、偶犯或共同犯罪的从犯,也没有对帮教条件作出限制。这意味着对于那些并
附条件不起诉的五个条件:1.适用对象条件:未成年犯罪嫌疑人;2.可能刑罚条件: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3.检察机关认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4.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有悔罪表现
一般情况下不会介入,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可由被害人自己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这就是说,被害人可以有条件地将公诉案件转化为自诉案件。
附条件不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实施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认为可以不立即追究刑事责任,给其设立一定考察期,如其在考察期内积极履行相关社会义务,并完成与被害人及检察机关约定的相
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是: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从人民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之日起计算。在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内,由人民检察院对被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监督考察。
附条件不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认为可以不立即追究刑事责任时,给其设立一定考察期,如其在考察期内积极履行相关社会义务,并完成与被害人及检察机关约定的相关义务,足以证实其悔罪表现的,检察机关将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