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11
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要求既要在主观上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又要在客观上有共同犯罪的行为。刑法第25条第1款明确规定,共同犯罪必须是“共同故意”犯罪。“故意”当然是犯罪的故意;“共同”不仅有“相同”的含义,
根据实际造成的损害程度量刑,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根据法律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一般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要看伤害程度,轻伤不算重罪,重伤就是重罪。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
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不是单位犯罪,而是个人犯罪,这种情况下,只能对实施犯罪活动的个人定罪处罚,而不能处罚单位。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一、故意伤害罪的主要特征是: (一)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所谓损害他人的身体健康,主要是指损害人体组织的完整或者破坏人体器官的正常功能。 (二)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
故意伤害罪的违法性体现在行为人违反了法律对于公民人身保护的相关规定。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导致轻伤以上伤害的,构成故意伤害罪。
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构成条件: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利;客观方面是实施了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他人轻伤及以上伤害的行为。
损害他人名誉是侮辱罪。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特性如下: (一)必须是在犯罪过程中中止犯罪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二)中止的自动性。 (三)中止犯罪必须是彻底的而不是暂时的,即犯罪分子决心今后不再继
犯罪事实就是犯罪构成要件的各种事实和具体情节。一般包括: 1、行为人的责任年龄、责任能力以及身份; 2、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状态,即故意或过失; 3、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情节,如时间、地点、手段、过程等; 4、犯罪所造成的危害结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