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2.28
对于医疗事故的主要责任医师,如果不构成犯罪的,由医疗卫生主管部门给予其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如果构成犯罪的,按照我国刑法医疗事故罪的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医生发生医疗事故的,涉及医疗事故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不足刑事处罚的,追究其行政责任或纪律处分;除上述处罚外,卫生行政部门还可以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
我国法律规定,医生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之后,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相关人员报告。
医疗过错医生一般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医疗过错的民事赔偿由医疗机构承担,医务人员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给予处分,或者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发生医疗事故医生可能面临的处罚:构成医疗事故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并可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发生医疗事故后,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造成医疗事故的人员,需要对患者赔偿费用,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暂停该医务人员6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执业活动。如医疗事故造成了严重后果,卫生行政部门需要吊销该医务人员的执业证书。
一、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
医疗事故处理中医生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处罚:首先是可以要求医生承当连带民事责任赔偿,其次是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医生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如果医生行为触犯刑法,可依法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