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2
一方精神病是可以离婚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中明确了几种视为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的,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1、如果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可以辨认自己行为能力的,双方可以到民政局办理协议离婚,或者通过法院判决离婚。 2、如果是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需要先变更监护人,到精神病人居住地法院申请监护人变更,可以指定其父母、兄弟姐妹或者有监护能
没有,这种情况一般只是涉及分割财产,没有额外赔偿。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另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法院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
夫妻一方有精神病离婚的情形: 1、如果确认患有精神病的一方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并指定监护人,如果患者想离婚,监护人可以在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与未患者协商,通过协议离婚解除婚姻关系;协商不成的,患者可以是原告,监护人可
夫妻一方患有精神病,另一方可以撰写起诉状,收集配偶精神病的相关证据,到法院起诉离婚。若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等情况的,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法院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如果一方是精神病,可采取下列方式来离婚:由其法定监护人(配偶除外)作为法定代理人,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受理离婚案件的,应当依法进行调解,调解无效,且确认感情破裂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方隐瞒患有精神病,离婚时另一方并不能因此而获得赔偿。我国目前对离婚时有权要求赔偿的有明确的规定,根据202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
一方患有精神病是可以离婚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精神病人离婚不能协商,应直接诉讼离婚。 如果精神病人结婚之前的监护人同意与之离婚并协商一致,可以办理离婚手续。但是不同意,另一方起诉离婚,需要到人民法院起诉。通过诉讼离婚可以妥善的
1.精神病,在医学上是指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和其他重度丧失正常精神作用的精神病。 精神病人要区分情况,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是在其精神正常的情况下离婚同正常健康人离婚程序。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
《婚姻法》里没有关于一方患精神疾病另一方要求离婚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对此规定,对于因夫妻一方患精神病而起诉离婚的,如果确实属于久治不愈,一方坚决要求离婚,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
可以离婚。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有一方有精神病能离婚。而且一方患有精神病如果在婚后久治不愈,或者如果一方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如果另一方坚持离婚的法院会认定夫妻感情破裂判决离婚。 不过这种情况离婚的,必须对患有精神病的一方的生活问题做出安排,不能让其自生自灭;
离婚精神病一般不予赔偿,只是一方给付经济帮助款项或财产,根据当事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当地的生活水准,如负有给付人在经济上确有困难,可对一次性给付款项采取分期偿付的方式,给付一定的财产可以是财产的使用权或者是财产的所有权。具体确定的标准法律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