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9
确认劳动关系规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等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等凭证;其他。
仲裁时效的计算。根据劳动法规定,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人知道自己的权利遭到了侵害,这是其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保护其权利的基础。从这一时间点开始计算仲裁时效期间,符合仲裁时效是权利人请求仲裁机构保护权
向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劳动关系,仲裁庭应当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需要延长的,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对裁决不服的可以提起诉讼,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可以延长六个月。
因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提前解散的,确定终止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自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每年补偿员工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不足半年的,按半个月计算。用人单位因上述原因提前解散的,从职工开始工作时计算经济补偿,每年补偿一个
申请确认劳动关系,属于劳动争议,一般需要先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当事人对于仲裁结果不认可,可以向当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对一审裁判不服还可以提起二审。因此,确认劳动关系的案件同样实行二审终审制。
鉴定劳动关系确认的依据有: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等等。
劳动关系的认定,有劳动合同的可以通过劳动合同认定,没有劳动合同的通过以下证据认定: (1)用工单位按照其规定按月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凭证; (2)用工单位对劳动者进行培训和考核的记录; (3)劳动者填写的用工
员工内部借调,与原公司仍然保留劳动关系,工作年限连续计算;员工外部借调,终止原劳动合同,自用工之日起新用人单位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确认劳动关系的纠纷当事人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可以申请劳动调解解决劳动关系纠纷。 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与用人单位协商。 2、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劳动关系的劳动仲裁。 3、向人民法院提起确认劳动关系之诉。 4、通过劳动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在合同主体、用工双方的关系风方面有所不同。具体而言,1.合同的主体方面,劳动关系的一方必须是用人单位。劳务关系的双方可能都是个人,或者都是单位,也可能一方是单位,一方是个人。2.用工双方方面,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有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二者的区别: 1、主体不同。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而劳务关系的主体是不确定的,可能是两个平等主体,也可能是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 2、关系不同。劳动关系两个主体之间不仅存在财产关系即经济关系,还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