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18
使用放火、爆炸的手段破坏交通工具的安全与放火罪、爆炸罪犯罪手段相同,而且都危害公共安全。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犯罪对象是正在使用的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交通工具,放火罪、爆炸罪侵害的对象则是上述交通工具以外的其他公私财物和不特定多
自家天然气灶忘记关火,一般不会构成放火罪。但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放火的故意,并且客观上实施了放火行为,且危及了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则会构成放火罪。
一、放火罪最少的处罚都是3年的刑期,所以说一般不会适用缓刑的,缓刑是最多是3年,而虽说放火罪是最少3年可实际判刑的一般都是在3年以上的,放火罪是处罚得比较严重的了。 二、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
一、犯放火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犯放火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三、如果过失犯防火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放火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通说认为,放火罪既不是行为犯,也不是结果犯,而是危险犯。所谓危险犯,是指只要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具有危害社会的可能性就构成犯罪。理论上,危险犯包括具体危险犯和抽象危险犯,在此不展开讨论。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
放火罪会被追究的刑事责任为:行为人没有导致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未成年构成放火罪的,如果是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则应当负担刑事责任,但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是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则不需要负担刑事责任。
故意放火烧毁房子的判刑规则: 1、行为人故意放火烧毁房子的,触犯了放火罪,应当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因其放火行为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致使公私财产造损失重大的,则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未成年人犯罪是否承担刑事责任还需根据该未成年人的具体年龄以及所犯罪名才能得出结论。该未成年人不满十四周岁,将对任何犯罪都不承担刑事责任。该未成年人已满十四但是未满十六周岁,对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的严重暴力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其中就包括放火罪。
放火罪和爆炸罪都是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暴力犯罪,具有对公共安全危害极大的本质相似性,因此被《刑法》规定同一个法条之中。但是,放火罪与爆炸罪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使用的犯罪手段不同。放火罪的成立需要有引火物,并且需要具有有火势蔓延后将无
构成。放火罪的预备是构成犯罪的,应当对行为人按照预备犯的标准进行处罚,但量刑可以从宽。犯罪预备具有以下特征:主观上为了实行犯罪、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