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27
1、犯本罪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属于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如出于图财、奸淫、对正义行为进行报复、毁灭罪证、嫁祸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动机而杀人;利用烈火焚烧、长期冻饿、逐渐肢解等极端残酷的手段杀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包括四种情况: 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2、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 3、盲人、又聋又哑的人。 4、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
故意杀人罪的证据有犯罪工具、犯罪现场、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身上或衣物上的指纹、足迹、血迹等。本罪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他人死亡,并希望或让这种结果发生,通过证据可以鉴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实施故意杀人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
胁从犯是指中国刑法中特有的共同犯罪人的一种,胁从犯所担负的刑事责任最小。刑事责任的规定是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情况无法起诉:不构成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被赦免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以及其他的法定的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
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罪的判罚标准: 1、触犯本罪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2、因其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重伤的,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造成被害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其重伤残疾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故意杀人罪刑事构成要件如下: 1、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犯故意杀人罪的十四岁以下人员,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故意杀人罪主观上必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也就是说,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死亡的后果,并希
根据法律规定单位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个人犯罪的刑罚进行处罚。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11周岁的未成年人若有故意杀人的行为,一般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因其没有达到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刑法》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刑事故意杀人罪判罚有两种情形: 1、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2、犯此罪,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2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本罪,应当
11岁未成年故意杀人不会被判刑,但是应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教育。 感化、挽救原则要求司法人员在办理未成人案件中要正确处理惩罚和教育的关系。 要将教育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