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30
合同履行的原则如下: 1、全面履行原则。《民法典》第509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2、诚实信用原则。《民法典》第509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
《民法典》规定合同未实际履行并不意味合同无效,只能表示行为人有违约情形。 法定合同无效的情形有: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签订的合同无效;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所签订的合同无效; 违背公序良俗签订的合同无
合同中不规定履行期限可行,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另行协议补充,如果协议补充不成的,双方当事人则应当根据合同的有关条款和交易习惯进行确定。
不履行合同不影响合同本身的效力。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因此一般情况下,当事人事后不履行合同并不会影响合同的效力,但是依照有关法律规定需要当事人履行报批义务的合同,未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将可能影响合同的效力。当事人不
当事人是可以在合同中不规定履行期限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未约定履行期限或约定不明的,可以协议补充,但双方无法补充协议的,可以按照交易习惯或合同相关条款确认。仍然不能确认履行期限的,则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请求履行,但是应
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根据《民法典》第511条,当事人就有关合同约定不明确,适用下列规定: (四)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请求履行
合同无效违约金可能有效。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七条,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因此,合同无效违约金可能有效。
合同已经履行完毕的可以确认合同无效,无效的合同自始无效。我国《民法典》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
合同履行完毕还可以确认无效。已经履行完毕的合同如果被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定无效的,则当事人应当彼此返还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如果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而且对于合同无效存在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受到的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的
如果合同没有另外约定必须履行了才生效,一般合同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生效。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
合同没有履行但满足下列条件则是有效的: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中标人签订合同后无法履行的规定是:无法履行合同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存在不可抗力的除外。有履约保证金的不予返还,给招标人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有效。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最好一式两份,如果只有一份的,只要有双方当事人的签字也有效。合同当事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以及缔约能力,才能成为合格的合同主体。若主体不合格,合同不能产生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