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4
纠纷处理的程序如下: 1、进行工伤治疗; 2、委托律师全程代理; 3、申请工伤认定; 4、申请工伤鉴定(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鉴定); 5、确定赔偿项目及赔偿数额; 6、进行工伤保险理赔; 7、提起人身损害赔偿诉讼。
1.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或起诉等方式,要求事故部门进行医疗事故索赔。2.如果中小型医疗机构存在明显的过错,对构成医疗事故无争议时,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让医疗行政部门调解。不确定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的,进行医疗事故鉴定。鉴定结果出来后,让
工伤补偿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协商;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或者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诊所医疗纠纷处理程序是: 1、向医疗机构投诉; 2、复印封存病历; 3、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处理; 4、医疗事故鉴定; 5、卫生行政区部门作出处理决定。
民事合同纠纷处理程序如下: (1)双方自行协商,就因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进行磋商,协商一致的,达成调解协议; (2)按照合同中双方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解决; (3)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审理判决。
民事合同纠纷处理程序如下: (1)双方自行协商,就因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进行磋商,协商一致的,达成调解协议; (2)按照合同中双方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解决; (3)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审理判决。
(一)和解,即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 (二)调解,在我国现阶段的调解制度,主要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事主体之间的纠纷。 (三)仲裁,所谓仲裁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在民事纠纷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法对民事纠纷居中审理并制作一定法律文书平息冲突
处理程序:当发生医疗纠纷时,建议医患双方进行协商调解,调解不成的,医患任何一方均可向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卫生行政部门受理后会指派专人妥善保管原始资料,封存有关医疗物品,组织工作人员展开调查,并形成文字材料。调查研究后,卫生部门会给
申请仲裁劳动纠纷的具体流程:提交劳动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劳动仲裁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向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发出书面通知;组成仲裁庭;先行调解,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开庭裁决;当庭调查、主持辩论、裁
劳资纠纷处理程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医患双方可以进行协商调解,调解不成的,医患任何一方均可向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调查研究后,卫生部门会给出处理意见,一般会再次协商调解。协商不成的,则建议患者或家属诉诸三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1、双方自行协商。双方通过协商方式自行和解,是当事人应首先争取解决争议的途径。当然协商解决是以双方自愿为基础的,不愿协商或者经过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当事人可以选择调解程序或仲裁程序。 2、调解程序。当事人可以向本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争议调解委员
1、调解: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委员会申请调解。 2、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工会代表、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组成。 3、诉讼: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