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29
民事诉讼中,被告的权利有:提起答辩和反诉;承认和反驳原告诉讼请求;对案件提出管辖异议等权利。法律规定,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
(1)公民作为民事主体,在与他人发生民事争议时,可以自己的名义起诉或应诉,成为原告或被告。 (2)法人也是民事主体,在与他人发生争议后,也可以自己的名义起诉或应诉,成为当事人。 (3)其他组织也可以作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 (4)对于外国人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权利 (1)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物质损失。 (2)申请回避权。 (3)委托诉讼代理人。 (4)为了保证赔偿的实现,有权要求公安司法机关采取保全措施。 (5)为了解决生产或生活上的困难,有权要求先予执行。 (6)参加
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是案件的被害人,也可以是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如果被害人是国家的,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可以是检察院。被告人就是原刑事案件的被告人。
第一,双方均被注销城镇户口的,由被告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第二,当事人的户籍迁出后尚未落户,有经常居住地的,又该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户籍迁出不足1年的,尤其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超过1年的,由其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第三,双方
1、权利: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 当事人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并可以复制本案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材料的范围和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 2、义务:必须依法
(1)公民作为民事主体,在与他人发生民事争议时,可以自己的名义起诉或应诉,成为原告或被告。 (2)法人也是民事主体,在与他人发生争议后,也可以自己的名义起诉或应诉,成为当事人。 (3)其他组织也可以作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 (4)对于外国人
1、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公民、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 2、当被害人是未成年人或精神病患者等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时,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3、当被害人死亡时,其近亲属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4、当国
原告一方的权利: 1、原告提起诉讼的权利。 2、原告提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和撤回诉讼的权利。 3、原告有申请先予执行的权利。 4、原告有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案件受理费的权利。 5、胜诉一方有申请执行的权利。 原告的义务: 1、必须依法行使
权利: 1、有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有委托代理人进行诉讼的权利;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有申请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勘验人、翻译人员回避的权利。 2、有向法院申请采取诉讼保全措施的权利;在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
民事诉讼中原告资格,指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特定诉讼主体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所具有的法律地位或充当的法律身份.民事诉讼中对原告资格规定为: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被告; 3、有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原告和被告的概念在民事诉讼中,原告和被告是利害关系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原告是指为了维护自己的民事权益,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而可能引起民事诉讼程序发生的人。
民事诉讼在原告地还是被告地,基本上所有的民事案件,都应当在被告所在地起诉。这是民事诉讼管辖的基本原则。少数案件也可以在原告所在地起诉。侵权案件可以在事故发生地起诉。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