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15
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区别在于目的、犯罪手段、财物数额要求和侵犯的客体不同。招摇撞骗罪是指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损害了国家威信,骗取的包括财务、工作、荣誉等。如果骗取财物数额不大,却损害了国家危信,应按招摇撞骗罪论处;反之,则定为诈骗
行为人使用了威胁或要挟手段,非法取得了他人的财物,就构成了敲诈勒索罪的既遂。 如果行为人仅仅使用了威胁或要挟手段,被害人并未产生恐惧情绪,因而没有交出财物; 或者被害人产生了恐俱,但并未交出财物,均属于敲诈勒索罪的未遂。
第一,抢劫罪的威胁是对被害人当面发出的,而敲诈勒索罪可以是由威胁者当面对被害人发出,也可以是通过书信、电邮、捎话等方式发出的。 第二,抢劫罪一般是对被害人的人身、健康作出威胁,而敲诈勒索罪的范围更广,包括破坏被害人名誉等。 第三,抢劫罪都是
招摇撞骗罪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假冒国家工作人员诈骗符合上述特征,构成招摇撞骗罪。
敲诈勒索加诈骗罪判三到十年有期徒刑,敲诈勒索罪的基准刑是三年,而量刑有三个标准。 对于涉案财产较大的,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涉案财产巨大的,可判处三到十年有期徒刑;而对于涉案财产特别巨大的,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敲诈勒索罪的定罪量刑: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
1、客体不同:敲诈勒索罪不仅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 2、客观表现不同:诈骗罪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而敲诈勒索罪实施了威胁、要挟、恫吓等行为。 3、受害人交出财物的主观状态不同:诈骗罪受害人是受到欺骗
两者的区别有:1.犯罪客体不同;2.犯罪客观方面;3.主观方面:招摇撞骗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出于故意,其犯罪目的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一般是不存在竞合的。 想象竞合是行为人以一个主观故意实施一种犯罪行为,触犯两个以上罪名的。而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如下: 一、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主要特征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骗术,即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方法,使财
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区别在于:敲诈勒索罪侵害的是财产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而诈骗罪侵害的则是公私财产权;敲诈勒索罪的行为方式是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而诈骗罪是实施了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是能数罪并罚的。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