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10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 1、犯罪主体,即包括自然人或单位; 2、犯罪客体,即指刑法保护的某种法益; 3、主观要件,即行为人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心态; 4、客观要件,即行为人实施了某种犯罪行为。
犯罪未遂必须具备的三个构成要件包括: 1.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这是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根本标志; 2.犯罪没有得逞; 3.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一)金融犯罪侵犯的客体是金融管理秩序。包括银行、货币、外汇、信贷、证券、票据、保险管理秩序等。 金融犯罪的对象,可以是人(包括自然人、单位、公众等),也可以是各种金融工具(包括货币、各种金融票证、有价证券、信用证、信用卡等)。 (二)犯罪
一、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形。犯罪中止具有:中止的时间性、中止的自动性、中止的客观性和中止的有效性四个特征。 (1)中止的时间性;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犯罪
犯罪预备的构成要件是:主观上,行为人具有犯罪的故意;客观上,行为人为实施犯罪已经进行了相应的准备活动。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构成的要件是: 1.犯罪主体,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2.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3.主观要件,体现的是行为人在怎样的心理状态的支配下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刑法对犯罪构成的心理状
构成职务犯罪的要件如下: 1、职务犯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国家工作人员、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委托管理和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2、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后果; 3、对象要
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犯罪主体,是主观上有罪过的、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实施了犯罪行为、发生了犯罪结果的自然人或者单位。 2、犯罪行为,是犯罪主体在主观罪过支配下实施了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3、犯罪结果,是犯罪主体实施的
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 1.犯罪主体,是主观上有罪过的、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实施了犯罪行为、发生了犯罪结果的自然人或者单位。 2.犯罪行为,是犯罪主体在主观罪过支配下实施了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3.犯罪结果,是犯罪主体实施的犯罪
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是: 1、犯罪对象是指刑法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2、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犯罪时间、地点和方法; 3、犯罪主体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犯罪
金融犯罪的构成要件是: 1、金融犯罪对象是金融管理秩序; 2、犯罪客观方面违反金融管理法规,非法从事货币资金融资活动,危害国家金融管理秩序,情节严重的; 3、犯罪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4、犯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的,或者同时具有
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犯诈骗罪,犯罪人具有虚构事实、欺骗他人的行为,贩毒罪具有贩卖毒品的行为等等。犯罪客观条件分为两类:一类是必要条件,即任何犯罪都必须必备的条件,如危害行为。另一类是选择条件,即某些犯罪所必须必备的
构成犯罪的四个要件是: 1、犯罪主体:指犯罪行为的人。犯罪主体可以是一人,多人,个人,单位; 2、犯罪的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其犯罪行为及其结果的心理状态。犯罪的主观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在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犯罪行为负责的人员也具有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