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13
公安局让签的逮捕通知书是在案件侦查过程中,履行检察院批准逮捕程序。 逮捕通知书意味着对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才会采取逮捕措施,所以批准逮捕的很可能被法院判处有罪。逮捕是国家司法机关所采取的、在一定时间内完全
逮捕权由公、检、法机关行使,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在公、检、法机关之间,逮捕的权限是不同的,具有一定的分工。 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有权决定逮捕,人民检察院具有批准逮捕权,公安机关对自己侦查的案件; 认为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
审查逮捕需要提交逮捕申请书、案件档案、犯罪嫌疑人身份信息和证实犯罪嫌疑人犯罪的证据。公安机关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写出批准逮捕书,并将案卷材料和证据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批。必要时,人民检察院可以派人参加公安机关对重大案件的讨论。公安机关
如果逮捕了家属会在公安机关逮捕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收到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
刑事案件中逮捕书下来意味着公安机关需要立即执行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决定,需要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并且应当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以内及时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
羁押和逮捕的区别是:逮捕的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而羁押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羁押对象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逮捕的对象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
逮捕后符合取保候审办理条件的可以办理取保候审出来。取保候审是指侦查、起诉和审判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被刑事追诉而又未被刑事羁押之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一、必须具备的条件不同 1、拘留的条件是: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有法定的某种紧急情形。两要件,只有同时具备才可拘留。 2、逮捕的条件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的刑罚;采取、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
一个案件可能涉及多起事实或多人,如果有证据证明某一名犯罪嫌疑人有一起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其他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符合逮捕条件的,是可以对其批准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