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2
由于劳动争议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所以劳动争议必须先经过劳动仲裁。拿到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的十五天内,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可以向法院起诉,具体程序如下: 1、首先写一份起诉状,主要说明是对劳动仲裁的结果不服,因此提起诉讼。 2、其次准备相关证
采取下列措施防范: 1.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通过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使劳动者遵守法规,学会掌握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增强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2.政府机关、企业单位组织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和措施,制定有关安全规程,规范安全标准。 3.
遇到债务人欠债不还,通过起诉方式解决纠纷,应做的准备有: 1、有确定的被告。债权人起诉的首要条件是存在确定的被告。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应当起诉夫妻双方。 2、准备充分的证据。依照我国法律的规定,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
进行债务纠纷诉讼: 1、诉前准备。 2、诉讼保全。 3、诉讼成本。 4、判决的执行。债权人举证: 1、债权人申请支付令的,债权人应提供借贷合同、借贷凭证、借贷双方交付钱款的有关凭证; 2、借贷案件,原告应提供书面借据(借款数额、交付地点、时
1、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职务侵占,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职务侵占,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
劳动者受伤之后,其家属可以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劳务纠纷诉讼时效是三年。根据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区分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如下:犯罪主体不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只能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主管、管理、经手本单位财物的人员,而后者的主体是持有他人财物的人员。其次,犯罪对象不同。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只能为单位财物,而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则包括行为人
公司之间债务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公司之间的债务纠纷,也属于民事纠纷的一种,而且一般不属于特别的情形,因此应当适用我国民法典有关诉讼时效的制度以及规定。具体来说,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88条的规定,公司如果与其他主体出现了债务
提起劳动纠纷诉讼的方法:起诉人必须是劳动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即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必须经劳动争议仲裁机关仲裁;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限内提起诉讼。
进行债务纠纷诉讼: 1、诉前准备。 首先,要确认债务人提出的履行异议已经解决,避免在法庭上面临债务人的有关抗辩。其次,要确认债务人有足够资产清偿债务,否则即使获得有利于自己的判决也无法执行。 2、诉讼保全。 对被告的动产或不动产向法院申请诉
股权侵占的诉讼时效适用一般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当事人要想诉讼中得到法院的支持,需要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 在债务纠纷案件中,需要提交的证据有: 1、合同; 2、补充协议; 3、欠条或借条; 4、收发货单; 5、银行转账凭证、发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