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22
如果公司股权没有因为诉讼被冻结,则可以变更。公司在诉讼期间转让股权的行为,如果被认定为恶意转让股权逃债、损害债权人利益,即使变更了股权,原股东仍将承担相应的责任。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53条规定,对
股东一旦出资,对出资的财产就没有所有权了,相应地取得了公司的股权,股权又分为身份性(如表决)、财产性权利(如分红)等。出资的财产则为公司所有,公司以这些财产承担民事责任,这些财产也是公司有民事权利能力的基础。
公司纠纷有下列解决方式: 1、协商解决。由双方进行协商,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解决纠纷。 2、诉讼解决。如果双方不能通过协商解决纠纷的,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由法院根据双方的证据和法律规定来依法判决。
股东的直接诉讼与间接诉讼的区别如下: 1、依据不同。 2、提起诉讼的原因和目的不同。 3、诉权不同。 4、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不同。 5、对原告资格的要求不同。 6、提起诉讼的程序要求不同。 7、诉讼所得赔偿的归属不同。 8、诉讼判决结果的
可以召开股东会解决。股东会作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对公司的重要事项享有决定权,但股东大会的召开程序和决议内容都必须合法,如果存在瑕疵或者违法情形,则股东会决议无效。
股东出资纠纷指因出资引发的纠纷。股东出资是指公司股东在公司设立或增加资本时,按照法律、公司章程的规定以及协议的约定,向公司交付财产或履行其他给付义务以取得股权的行为。
按相关法律规定,公司注销后,股东不再承担公司剩下的债务。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
股东依法提起解散公司诉讼要以公司为被告。股东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应当以公司为被告。股东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应当告知其他股东,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参加诉讼。因此,股东依法提起解散公司诉讼要以公司为被告。
公司股东纠纷,可以去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如果是确认股东资格的纠纷、股权转让等纠纷的,可以去公司住所地的法院报案。如果是股权继承纠纷的,则可以去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的法院报案。
股东的直接诉讼与间接诉讼的区别如下: 1、依据不同。 2、提起诉讼的原因和目的不同。 3、诉权不同。 4、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不同。 5、对原告资格的要求不同。等等。
控股股东和非控股股东的区别: 1、表决权不同。非控股股东没有股份有限公司的表决权。控股股东单独或者与他人一致行动时,可以行使股份有限公司30%以上的表决权。 2、持有股份不同。非控股股东持有股份有限公司30%以下的股份。控股股东持有股份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