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7
判定专利是否构成侵权的步骤: (1)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2)确定被控侵权产品的相应技术特征; (3)将经过分解后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与被控侵权产品的特征进行一-对应的比较,来确定是否侵权。
一般而言,专利侵权只会要求承担民事责任,但在涉及假冒专利的情况下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下列行为属于专利法规定的假冒专利的行为一、在未被授予专利权的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或者终止后继续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或
下列行为算侵犯专利权: 1、行为人为生产经营目的,擅自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方式使用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 2、行为人为生产经营目的,擅自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他人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3、侵犯专利权的其他情形。
侵犯专利权有以下的4种主要类型:1、没有经过授权就制造专利产品;2、故意使用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3、销售、许诺销售没有经过授权的专利产品;4、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许诺销售,按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5、进口专利产品,或者进口按
侵犯专利权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行为。侵犯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
专利侵权判决原则一直是各国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题。专利侵权的判断不同于合同违约的判断。本合同有相应的合同条款,更具可操作性。专利侵权的判决需要与权利要求进行比较。在许多情况下,被告产品计划与索赔不一致。从国外侵权判决的司法实践看,不一致在多大
专利产品是: 1、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 2、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3、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1、直接侵权行为,表现形式: (1)制造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 (2)使用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等等。 2、间接侵权行为,表现形式:行为人销售专利产品的零部件;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授权或者委托,擅自转让其专利技术的行
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一般是按照被侵权人遭受的实际损失确定;如果无法确定损失的,则按照侵权人获利的情况确定。获利的情况无法确定的,可以参照专利许可使用费合理确定。都无法确定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确定给予一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产品专利侵权行为表现形态有: 1、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侵权行为。即未经许可,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的; 2、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行为。即未经许可,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 3、其他
产品专利侵权,如果是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会坐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没有前述情形的,不构成犯罪,不需要坐牢。
商品若有专利侵权的情形,则侵权责任人应当对受害人按照所造成的实际损失进行赔偿。我国《专利法》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