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18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的社会危害体现在危害公共安全上。 如果放火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则不构成放火罪。对本罪的行为人,只要是14岁以上不满16岁的自然人,就可以构成本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本罪在客观行为上表
1、本罪的社会危害性体现在危害的是公共安全。 2、对于本罪的行为人,只要是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本罪在客观行为上表现为行为人故意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的行为。 4、行为人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
具备下列要件即构成放火罪: 1、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 3、犯罪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4、客观方面由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构成。
放火烧山的量刑如下: 1、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放火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放火罪立案标
放火罪属于行为犯,如果行为人故意放火,但是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因放火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如果行为人是过失犯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
有期徒刑的量刑幅度有: 1、长期有期徒刑,指对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大的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2、中期有期徒刑,指对犯罪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大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3、短期有期徒刑,指对犯罪情节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的量刑幅度有: 1、长期有期徒刑,指对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大的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2、中期有期徒刑,指对犯罪情节严重、社会危害性大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3、短期有期徒刑,指对犯罪情节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的三年以下
行为人故意放火,造成重大损失的,属于对于我国公共安全社会秩序造成了重大危害的行为,应该按照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以危险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来定罪量刑。本罪属于危险犯,即使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只要放火行为造成的潜在危害足够大就构成犯罪,以危害
对放火罪而言其既遂与犯罪未遂的界限在于是否点火,从被点物开始独立燃烧时即构成犯罪的既遂。在用火柴点火时被风吹灭被抓住则是犯罪未遂,所以危险犯有既遂与未遂之分,其标准在于危险状态是否达到一定程度,即刑法规定的危险状态。一般而言,犯罪既遂以后就
构成掩饰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
隐瞒犯罪所得罪既遂的量刑幅度是:一般情形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客观方面包括“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