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1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1.人民主权原则,也称主权在民原则,意思是指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 2.基本人权原则,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3.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4.法治原则,按照法律来治理国家
公序良俗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 民事主体在参与民事法律关系时,可以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则的情况下,以及公共秩序的一般要求和良好的风俗习惯进行民事行为;民事纠纷的仲裁者可以利用公共秩序的一般要求和良好的风俗习惯来处理纠纷,而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则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如下: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的是: 1、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 3、协商一致原则。
1、合法原则:是指劳动争议的处理要严格依法进行,无论是调解、仲裁还是诉讼,都应遵照法定程序,这是案件获得公正处理的保证。 2、公平原则: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3、平等自愿原则; 4、协商一致原则; 5、诚实信用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又称依法行政原则或行政法治原则。就是说所有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并执行行政法律的规定,一切行政活动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任何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不得享有法外特权,越权行为是无效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应导致相应的法律
1.卫生保护原则 卫生保护是实现人的健康权利的保证,也是卫生保健制度的重要基础。卫生保护原则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人人有获得卫生保护的权利;第二,人人有获得有质量的卫生保护的权利。 2.预防为主原则 卫生法实行预防为主原则,首先是由卫生工作
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
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一般包括以下的4个方面:1、全面履行原则。全面履行原则,又可以被称之为:适当履行原则或正确履行原则;2、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履行时,把诚实信用作为基本原则的确认;3、协作履行原则。协作履行原则通常是指,当事人不仅要履行合同
劳动合同的内容有: (一)用人单位基本信息; (二)劳动者基本信息;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