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17
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员,如父母死亡的,可以由其配偶、子女或其他近亲属担任监护人。此外其他个人或者组织愿意担任监护人的,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妻子有精神病在治疗期间的,双方可以离婚。根据规定,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者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可以的。我国法律规定,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途径有两条:一是协议离婚,即双方经过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到民政部门办理离婚登记,依法领取离婚证;二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来调解或判决,进而确定婚姻关系是否解除。
精神病不属于法律规定的赔偿范围,但是如果是因为对方过错造成的,可以申请赔偿。如果因为精神病导致生活困难的,有负担能力的另一方应当给予适当帮助。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配偶患有精神病是可以离婚的,只是申请离婚的程序会比较一般的离婚要复杂一点。但是如果当事人去法院起诉离婚,仅以配偶患有精神病为理由,法院一般不会判决准予离婚。如果有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那是可以离婚的。
配偶有一方有精神病能离婚。但对精神病人而言,在没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下,不能协商离婚,其配偶可向法院起诉离婚。 在法院判断其利益与精神病一方利益相冲突的情况下,法院将主动指定其他监护人为其诉讼代理人。如果法院认为夫妻一方患有精神疾病,长
配偶患有精神病进行离婚申请的方式:如果是间歇性精神病,应当在其精神正常的时间进行诉讼;如果是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需要由诉讼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代为出庭进行诉讼。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思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
一方有精神病能提出离婚。比如当事人是间歇性精神病人的,可以在自己意识正常时与其配偶协议离婚。如果当事人因患精神病而被认定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父母可以依照特别程序要求对其监护关系予以变更,变更后的监护人可代理当事人提起离婚诉讼。
怀孕期间如果女方不愿意的话是不能离婚的,女方孕期和哺乳期都不能离婚,除非女方自己愿意。发现配偶是精神病患者通常可以提出离婚。但是,由于精神病患者属于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而配偶又是其法定的监护人,所以,一方在提出离婚诉讼前,必须先要
可以离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夫妻一方有精神病可以离婚,如果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可以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起诉离婚,否则精神病人起诉离婚的,需要先变更监护人,再通过监护人向人民法院诉讼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