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30
劳动争议纠纷法院二审程序:在判决书、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审理前的准备工作;对当事人的上诉进行审理,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终局性的判定。
优点是当双方不能协商一致办理协议离婚时,诉讼离婚,给想离婚的人提供了一条有效的离婚途径,而且当双方不能就子女和财产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时,可以由法官依法作出公平的裁决来解决双方的争议。缺点: 1、时间比较长; 2、费用比较高;3.压力大。
专利维权流程:双方当事人可以就侵权事实进行协商解决,解决不成的,可以请求第三人或相关部门进行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还可进行仲裁。或请求司法机关进行诉讼。
一般行政处罚的程序有: 1.调查取证; 2.告知处罚事实、理由、依据和有关权利; 3.听取陈述、申辩或者举行听证会; 4.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5.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
假释的程序是: 一、由执行强制劳动改造的监狱向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 二、监狱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收到监狱的假释建议书后审查其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齐备、程序是否合法; 三、人民法院在审查案件材料后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符合法定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特征如下: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劳动法律部门中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而不是调整劳动关系运行中的特定事项或劳动关系当事人某一特定行为的具体规定。 2.不同的法律部门有着不同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所调
申请劳动仲裁的程序: 1、当事人应当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仲裁协议、仲裁申请书及副本; 2、立案和庭审,符合受理条件的,仲裁委会应予受理,并在规定时间内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应出庭参加庭审; 3、仲裁委依法作出裁决。
1、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2、劳动者享有职业培训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 3、劳动者享有获得报酬和社会保险的权利的原则; 4、劳动者享有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的原则; 5、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权利的原则; 6、劳动者有组成工会和民主参与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为,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劳动法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全面涵盖性。劳动法基本原则既然是“基本原则”,就应该具有基础性地位,应该贯穿于劳动立法、守法、执法、司法等全部环节,得到普遍遵循。第二,权威性。劳动法基本原则既然是“法律原则”,就要有一定的“高度和地位”,所以,劳
劳动法基本原则内容如下:1.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是我国宪法总纲第六条规定。这一原则体现生产和分配的统一,具有丰富的内涵。2.保护劳动者原则。“保护劳动者原则”是由劳动关系所具有人身关系的属性和隶属关系的特征
民事诉讼一审程序: 1、原告起诉。 2、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
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程序如下: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先积极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者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向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