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01
劳动争议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确认劳动关系、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履行劳动合同等事项而产生的争议。解决劳动争议应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等原则。
《劳动法》第七十八条规定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下列原则来处理:合法性原则;公正性原则;以及及时处理的原则。解决争议时需要遵循上述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劳动争议仲裁的原则如下:1.先行调解原则。即仲裁委员会或仲裁庭在裁决前,首先应进行调解,不经调解一般不得裁决;2.回避原则;3.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劳动争议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作出仲裁裁决;4.一次裁
劳动争议仲裁的举证责任一般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但在劳动纠纷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
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机构是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上述仲裁委员会对其区域内的劳动争议都有管辖权,当事人在发生争议后可以依法及时去提出仲裁的申请。
劳动争议举证责任分配的原则归纳为六大类:①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这一原则为各国程序法普遍适用的原则。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②举证责任的后果责任一般由原告承担的原则。举证责任应从行为意义和结果意义两种层面解析,后果责任指当
《劳动法》第78条规定,解决劳动争议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解决劳动争议的方法: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向人民法院起诉。
协议离婚财产自己分配的原则的规定如下: 1、自愿原则,即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 2、平等原则,即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的,应当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等综合考虑; 3、合法原则。即夫妻协商分配共同财产不得损害第三人合法权益。
劳动争议的特有原则概括如下: (1)先行调解原则。即仲裁委员会或仲裁庭在裁决前,首先应进行调解,不经调解一般不得裁决。 (2)回避原则。 (3)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4)一次裁决原则。
在劳动诉讼中各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