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29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罪主体为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立法解释》规定的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刑法修正的新罪名自2021年3月1日起即将施行,袭警罪正式实施。
为正确适用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人民法院在审理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中,具体适用公司法的有关问题规定。
起诉他人诽谤罪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客观上表现为故意捏造和散布虚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 2、侵犯的对象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3、诽谤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一般诽谤需要年满16周岁,16年
在微博上诽谤别人可以构成诽谤罪。 但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2.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3.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
诽谤罪属于刑事犯罪,其追诉时效受我国刑法约束,因此诽谤罪在犯罪行为发生后五年内起诉有效。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是: (1)涉嫌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应予立案; (2)侮辱罪是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予以立案追究。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罪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在监狱教育改造罪犯中影响深远。具有国家标准的法律权威性:发布该解释之后,全国有了针对罪犯减刑的统一标准。避免乱用法律:有了该解释,就有了具体减刑依据,可以避免减刑问题上的随意性
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情形为:伪造者自己使用进行诈骗活动,伪造者将伪造的信用卡出售给他人或者送给他人,由他人使用,进行诈骗活动,非持卡人以持卡人的名义使用持卡人的信用卡而骗取财物,使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等。
诽谤罪情节严重的情况包括如下几种: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语言散布;另一种是文字,
诽谤罪是刑事案件。诽谤罪是捏造事实,侵害他人名誉,严重的话,会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构成犯罪了,就是刑法调整的案件了,但仍不免除民事职责,导致损失还是要赔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