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9.22
1.监护权重于抚养权,监护权是法定权,抚养权是协商或裁判授权; 2.监护权从法理上区分,属于亲属法中的身份权,抚养权问题,一般多作为义务对待,但是它也是一种权利,而且是和人身密切相关的权利,它基于血亲而产生; 3.有监护权并不代表有抚养权,
遗产的继承方式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从遗嘱继承角度来说,遗嘱上声明有遗产是由该孤儿继承的,在遗嘱有效的情况下,该孤儿拥有该部分遗产的继承权;从法定继承的角度来说,有监护权的孤儿在法律上属于养子女的范围,也是有法定继承权的,但需要注意的是,
监护人从有利于被监护人生活、健康、成长的近亲属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等方面确定。监护人的职责如下: 1、保护被监护人的健康; 2、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 3、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 4、代理被监护人提起民事诉讼; 5、管理和教育被监护人;
监护人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是违法的,除非其处分行为对被监护人有利。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
孩子的监护权是能签协议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在未成年父母死亡或没有监护能力(比如都是精神病患者)的情况下,订立协议确定监护人选和监护责任的大小。即由同一顺序的监护人之间进行协商一致,推选出由谁或者由哪几人担任监护人一职
监护人具有以下权利:住所指定权。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不得随意离开监护人指定的住所和居所。此权利由监护人行使;交还请求权。当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被人劫掠、诱骗、拐卖、隐藏时,监护人权享有请求交还被监护人的权利;抚养义务。监护人应当为被监护人提供扶
离婚了爸爸成监护人了,妈妈还有监护权。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会因为父母离婚而消失。父母是未成年人的当然监护人,只要父母没有死亡或丧失抚养能力,就一直是法定监护人。
父母离婚后仍然是孩子的监护人,也就是监护权并不因为这夫妻关系的解散就正式终止,假使孩子的抚养权是归属了母亲,那么父亲仍然是孩子的合法监护人,母亲没有资格在父亲正常尽抚养义务的情况下,去剥夺孩子父亲的监护权。监护人和抚养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冲
18周岁成年之后在一般情况下是没有监护人的,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除外。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等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十六岁不可以脱离监护人。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但根据法律规定,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不用监护人进行监护。
监护人如果未立被监护人的利益可以处理被监护人的房产;如果不是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房产。因为我国法律规定,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