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2.17
民间借贷的借条应当包括借款人与出借人的法定全名,借款的具体金额,还款的方式和还款的具体期限等,签订借条的当事人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该行为应当是其真实意思表示。
1、利息约定不明; 《民法典》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
有下列形式:1.低利率互助型借贷。主要是城乡居民、个体私营企业主之间用自有闲置资金进行的无偿或有偿的相互借贷行为。2.企业集资型借贷。主要分为企业集资和社会集资。3.发放高息型借贷。主要是适用于个体及民营中小企业。4.不规范的中介借贷。
民间借贷可以选择的担保方式包括抵押担保、质押、第三人作为保证人等方式。 根据《民法典》第三百九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
担保法的担保方式主要包括:抵押、质押以及其他的担保方式。如果当事人要设立担保物权的,必须依法订立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
2023年民间借贷的凭证包括以下: (1)借条或者借款协议书; (2)付款的转账凭证,或者支付现金时在场人出庭作证; (3)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本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体登记资料,如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由工商登记机关出具
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举证: (一)证明当事人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 (二)证明借款关系存在的证据; (三)证明已偿还借款的证据; (四)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依据。
无效的民间借贷合同包括以下几种: 1、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民间借贷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民间金融活动,主要指
民间借贷纠纷的特征主要有: 1、案件数量日益增多; 2、纠纷肇因多种多样; 3、被告拒不应诉情况普遍,在该院受理的借贷纠纷案件中,被告大多不愿出庭应诉,并且还存在被告拒签法院应诉手续或于原告起诉前离家外出的情形; 4、部分借贷规避法律。
贷款反担保的具体方式包括如下: 1、企业保证反担保; 2、存单质押反担保; 3、存货,仓单质押反担保; 4、股权质押反担保; 5、专利质押反担保; 6、车辆质押反担保; 7、股票质押和证券账户监管反担保; 8、出口退税账户监管及质押反担保;
规范的民间借贷合同一般包括下列内容:贷款人和借款人的姓名、住所等信息;借款的币种、用途;借款的数额、利率、期限;以及还款方式、时间、地点;违约责任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