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5
在诈骗犯罪等刑事案件中,被害人要求民事赔偿的的方式主要有二种: 1、如果刑事案件尚未判决的,则被害人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损失。 2、如果法院已经判决的,则被害人应该另外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没有经济损失算诈骗。有诈骗行为酒属于诈骗。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行为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行为人设法使被害人在认识上产生错觉,以'自觉地'将自己所有或持有的财物交付给行为人或
诈骗罪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诈骗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而造成的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而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直接经济损失引起和牵连的其他损失,包括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获得的利益和为恢复正常或挽回损失所支付的各种开支、费用等。
经济诈骗保险公司可以赔偿损失,被保险人可以申请代位追偿。如果保险事故是由第三者的过失或非法行为引起的,第三者对被保险人的损失须负赔偿责任。保险人可按保险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先行赔付被保险人。然后,
刑法中的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区分依据时财产诉讼是否于犯罪行为具有直接因果关系。 刑法中“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行为有直接因果关系而造成的财产损毁、减少的实际价值; “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直接经
发生诈骗案件时,应马上报警立案,若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的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发出《通知立案书》时,应当将有关证明应该立案的材料同时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在收到《通知立案书》后,应当在15日内决定立案,并
虽然我国《刑法》第64条及《刑事诉讼法》第101条对于被害人遭受物质损失应当获得赔偿均做了相应的规定但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发布的《刑附民范围》)第一条:“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
经济诈骗罪的刑事立案标准是诈骗公私财物达到三千元的,如果一次欺诈行为的金额没有达到三千元的立案标准,但存在多次欺诈的行为,诈骗数额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经济诈骗数额较大,一般判处三年以下
合同诈骗是属于经济犯罪。合同诈骗罪是指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诈骗侵犯的客体是合同他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同时还侵犯了市场秩序。合同诈骗是属于利用经济合同进行欺诈,自然是属于经济
经济诈骗案的报案的规定如下: 1、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举报; 2、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