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03
离婚诉讼撤诉在一般情况下是要起诉方亲自去办理的。但如果是法定撤诉的,可以不去办理。法定撤诉是指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等情况下,民法院可以按撤诉处理。
起诉和诉讼请求的区别如下,起诉是指当事人就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判的行为。即请求法院通过审判,使被告人承担某种法律上的责任和义务。起诉须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还须属于受诉法院管辖范围。
刑事诉讼中的追诉时效按如下计算: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
时效过了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与对方协商处理。诉讼时效经过后,当事人不会丧失起诉权,而是对方当事人产生诉讼时效抗辩权,只有相对人在法庭上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才会败诉,如果对方不进行诉讼时效抗辩,还是有机会胜诉的。再者也可以与对方当事人协商
过了诉讼时效的可以争取与债务人达成还款协议。双方当事人在超过诉讼时效后达成还款协议的,视为对此笔债务的重新确认,债务人的还款意思表示可以导致诉讼时效的重新计算。
1、原告提起的离婚诉讼,需要本人去提起离婚撤诉。 2、如果原告有代理人,那么可以让代理人办理撤诉。 3、不按时出庭会被视为撤诉、未按期缴纳案件受理费也会被视为撤诉。这些按自动撤诉的行为不需要本人再去办理。
请求履行合同的诉讼时效则是三年,从当事人已经知道了或者是应该知道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收到其他人的侵害时候开始计算。但是,从当事人权利被侵害那天开始,如果超过了20年,那么就不能再享有法院的相关保护,如果是有其他特殊的情况,那么当事人可以向法院
行政诉讼时效是适用中止的有关规定的。如果当事人具有因不可抗力不能向法院起诉;死亡、丧失行为能力或者终止;被行政机关或者其他人控制等情形的,行政诉讼时效中止。
行政诉讼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行政诉讼法》中尚未规定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中止的相关情形。《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行政诉讼时效可以中止。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具有因不可抗力等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而耽误起诉期限的情形的,诉讼时效可以中止;在障碍消除后,诉讼时效继续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