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3
我国目前的刑事案件中,如果出现当事人和解不成的,需要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案件进行判决。双方当事人如果同意的和解的,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以及人民法院应该听取当事人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意见,对该和解的自愿性以及合法性进行检查,并制作和解协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解人或其他组织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直接沟通、共同协商,双方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从轻、减轻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和解程序有: (1)
刑事和解后是否还要判刑要区别于是刑事自诉案件还是刑事公诉案件。如果是刑事自诉案件,犯罪行为人获得了被害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谅解,双方在法院判决前进行和解了,可以撤回起诉,就可以不坐牢。但是如果是刑事公诉案件,达成刑事和解可以减轻处罚,但是不可
1、如果是自诉案件,和解后原告撤回起诉,案件没有经过法院实体审判,不会被判刑,也就不会留有案底。 2、如果是公诉案件,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所以,
和解协议系原、被告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应属合法。 但是该协议是在原告未做伤残等级鉴定的情况下签订的,如果不允许原告行使诉权的话将明显显失公平,但是原告不能直接起诉要求被告赔偿,而应向法院行使撤销权之诉。
不可以。 如果能够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求得对方的谅解,不让对方或检察院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不判刑。 但是,刑事和解后跟撤案是没有关系的,刑事和解说明是双方就民事赔偿的部分达成协议了,受害者愿意去原谅犯罪嫌疑人而已,可以减轻处罚但无法撤案。
刑事案件和解后检察院可以不起诉,但不是所有的刑事案件都可以和解。可以和解的公诉案件有: 1.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2.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
刑事和解是一种特殊的刑事诉讼程序。对于可以和解的刑事案件,被告人和被害人可以达成刑事和解。符合起诉条件的,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在和解过程中,被害人和行为人可以充分阐述犯罪对自己的影响和对刑事责任的看法,选择双方约定的弥补犯罪损害的方案;在
1.和解协议内容违反法律规定,具备法律规定无效条件的,应宣告协议无效; 2.和解协议行为人欠缺民事行为能力、代理人无权代理的,和解协议对代理人不发生效力; 3.当事人签订合同时有重大误解或和解协议显失公平或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可能根据当事人请
如果当事人双方达成了合法有效的和解协议,但是债务人不履行和解协议,那么债权人可以起诉到法院要求债权人履行和解协议约定的义务。因为双方达成的和解协议,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如果是一审诉讼程序中和解并撤
刑事案件判决后,双方当事人之间就可以就判决确定的赔偿款数额、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事项进行和解,当双方当事人就判决确定的赔偿事项和解时,可以自行协商并在法院执行庭主持下签订和解协议,人民法院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签名或盖章确认。
刑事和解后对于犯罪行为人还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但人民法院在量刑时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