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3.25
刑事转民事:如果公安或者检察机关不立案查处,对于其中的经济纠纷或者赔偿事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办案机构发现没有犯罪事实撤销案件,当事人之间还有纠纷的,属于民事纠纷,适用民事程序。或者刑事案件的受害人要求赔偿的,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人民检察院决定了抗诉之后,应该由审查起诉的部门出庭去支持抗诉。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的,应该将抗诉书的副本,报送到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抗诉一般是指人民检察院认定,或者是人民法院的裁定有错误时,提请审判机关依法去进行审理
根据法律规定,拘留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安机关办案人员认为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时,应填写《呈请拘留报告书》,注明有关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和拘留的理由; 呈报公安机关负责人审查批准,签发拘留证;检察机关拘留犯罪嫌疑人,由办案人员提出意见,部门负责人审核
我国人民法院对于刑事自诉案件进行审理所经过的庭审程序包括: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各方当事人就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
刑事案件上诉的程序如下:: 1、当事人要求上诉; 2、当事人可以通过原审法院提出,也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提出; 3、写上诉状; 4、上诉人可以撤回上诉; 5、上诉期满后,上诉人撤回上诉,由二审法院进行审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
1、提起自诉应当提交刑事自诉状;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提交刑事附带民事自诉状。 2、对自诉案件,法院应当在十五日内审查完毕。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决定立案,并书面通知自诉人或者代为告诉人。不符合的,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起诉;自诉人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法律主体是平等的人,就算发生矛盾对社会的不利影响也有限度,不会根本上危害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而刑法是规定犯罪的法律规范,犯罪是对社会危害性最大的不法行为,刑法规定了罪名以及刑罚,是最
一、庭审准备阶段。 1、查明当事人身份:姓名;曾用名;出生年月;民族;籍贯;文化程度;职业;户口所在地;家庭住址;是否受到过刑事处分或行政处罚;何时被羁押;何时被取保候审;何时收到检察院起诉书副本;法庭核对被告人年龄、身份、有无前科劣迹等情
一、庭审准备阶段。 1、查明当事人身份:姓名;曾用名;出生年月;民族;籍贯;文化程度;职业;户口所在地;家庭住址;是否受到过刑事处分或行政处罚;何时被羁押;何时被取保候审;何时收到检察院起诉书副本;法庭核对被告人年龄、身份、有无前科劣迹等情
对危险驾驶、交通肇事、盗窃、诈骗、抢夺、伤害、寻衅滋事、非法拘禁、毒品犯罪、行贿犯罪、在公共场所实施的扰乱公共秩序犯罪情节较轻、依法可能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案件,或者依法单处罚金的案件,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适用速裁程序。
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由原审人民法院审理的,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如果原来是第一审案件,应当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再审案件,同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
刑事案件法院开庭程序: 1、庭审准备阶段; 2、法庭调查阶段; 3、举证质证阶段; 4、法庭辩论阶段。公诉人、被告人及辩护人分别发表公诉意见及辩护意见; 5、被告人做最后陈述; 6、判决阶段。开庭结束后,法庭可以当庭判决,也可以宣布休庭并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