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6
合同一旦成立并非必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当事人对合同生效的条件或者期限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合同成立并不是合同生效。合同一般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成立,或者自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成立。而合同是自依法成立的合同成立时生效,或者办理完批准登记等手续后生效。 《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
合同生效不是合同成立。当事人达成合意的,合同就成立,但是只有依法成立的合同才有可能具有生效的效力。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八十三条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根据我国民法典合同编的相关规定,合同生效与合同成立的区别是:合同生效是对已经成立了的合同效力情况的讨论,亦即合同成立不等于合同已生效,其效力情况还可能为无效、效力待定和可撤销;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合同生效意味着合同一定成立,而合同成立
1、构成条件不同。 合同成立的条件包括: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订约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合同生效的条件主要有: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以及符合法定形式。 2、法律意义不同。
合同成立未生效能解除。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办理手续后生效。当事人解除合同须协商一致,合同解除后,权利义务关系终止,尚未履行的,不再履行。
未成立主合同的,定金合同应当认定无效。定金合同属于从合同,主合同未成立的,不具有法律效力,定金合同也当然无效。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是不一致的,两者的区别是: (1)二者含义不同;合同的成立是指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之间基于各自的真实意思表示,就各自的合同权利义务形成了一致的意见,双方在客观上建立了合同关系。合同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按照法律规定在合同当
主合同未成立担保合同没有效力。根据法律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具有附属性,依赖于主合同的存在而存在,当主合同无效或不存在主合同时,担保合同无效。
合同的成立并不代表合同生效。 生效的条件: (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成立不一定就代表着合同生效。只有依法成立的合同一般情形下成立时才代表着合同生效。但是如果合同需要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办理相应手续后合同才生效。
可以。成立未生效的合同违约方可以解除,但需要和合同另一方协商一致。 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